根据本报记者的观察,自2020年以来,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信托业不良率持续上升,有68家信托机构进入加速“洗牌”阶段。
“过去,信托机构过去每年都令人难过,并且每年都是好事。但是,2020年之后令人难过的机构的确会感到难过。”一家头部信托机构的高管介绍了他今年对信托业的态度。 情况的感觉。
正如他所说,根据本报记者的观察,自2020年以来,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信托业不良率持续上升,有68家信托机构进入加速“洗牌”阶段。
关于其背后的原因,11月5日,用益信托人士向记者分析说,信托公司本身既有外部环境因素,也有内部原因。近年来,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变化,贸易摩擦持续,国内消费增长放缓,有效投资增长疲软,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。同时,信托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强烈的监管趋势。行业中信托公司的合规性问题日益突出。这反映出在快速发展中对风险控制的意识不足,核心业务模型尚未形成。可以说,产业发展进入现状是不可避免的。另一方面,自下半年以来,信托公司将更倾向于对标准产品的投资。在更严格的监管背景下,大多数信托机构也已开始积极探索标准产品信托的转型和发展。
但是,在转型过程中,由于长期依赖非标准发展,一些信托机构也进入了“节流期”。包括机构业务停滞不前,但大多数机构正在加速其转型和升级。
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? 也许,当该机构真正履行其“受人之托,代人理财”的职责和义务时,是时候信托行业实现其资产净值转型。
业务停滞
近日,华信信托有限公司作为辽宁省唯一的信托公司,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披露了产品延误的信息,这令投资者感到惊讶。
根据本报记者的统计,自9月24日以来,华信已发布了包括华信▪华冠325号、华信▪华悦18号、324号、华信▪华悦42号等27个产品已被推迟。最新的延期发布于11月3日发布,延期产品为华信▪华冠336号。
关于延误的原因,华信信托统一回应:“在各方的支持下,我公司正在加快实现基础信托资产的处置。积极推进增资扩股,引进强大的战略投资者; 促进自有资产的实现。”
<上一篇 集合信托成立规模下降 城投私募债产品显露
下一篇>已是最后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