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,光大信托率先在全行业启动“三个现代化”发展。那时候,闫贵军说转型是需要时间的,但是方向必须是准确的,节奏必须是正确的:我们可以在起点上失去,因为基础是不同的,因为能力不同,我们最终会失去;只有在拐点我们才能失去。
信任老兵谈信任
如果看不到拐点,那就是死胡同
“光大兴隆信托已经上市5年了。在过去的五年里,中国经济质量有了提高,转变了方向,但信任之路走得非常艰难。不仅内部政策调控发生了很大变化,外部挑战也非常大。”用光大兴隆信托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局主席严桂军的话说,他从事金融行业已经30多年了。他一直从事银行业和股权投资,现在又开始做信托,基本上做金融业的各个行业。
2015年,大兴军担任中国光大信托资产管理委员会副主席、长征公司党委书记。随后,他接到不少老同事的“慰问电话”:“信托公司不好办,你有点不合时宜。”
闫贵军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活得不合适?他说他是“消防队长”。救了什么火?这一切都要从我国信托业的根本发展入手。
“刮骨解毒”
自1971年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成立以来,全国共有68家信托许可证。根据信托业协会的数据,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,信托资产规模为21.28万亿元,同比下降5.56%,环比下降0.22%。这是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,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连续10个季度下降。
资产管理总量在下降,但风险控制的挑战却越来越大。
“信托公司是否承诺担保信托财产本金?”这是顾客经常问的问题。僵化的财务管理不应让投资者承担自我补偿的风险。因此,如果出现任何干扰,信托公司将蒙受损失。
“当时有人说,信托公司做得好的挑战远远大于金融业在前30年所面临的任何困难。我个人的感觉是,虽然有《信托法》,但整个信托业仍然需要一个明确的顶层设计和框架。”颜桂军如是说。
<上一篇 最高人民法院营业信托纠纷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”研讨会召开
下一篇>已是最后一篇